通过关爱惠小、扶持特困等做实民政,以办好教育、医院等为抓手保障民生、赢得民心。
记者近日来到四川省叙永县、云南省威信县,走访西部陆海新通道攻坚工程——叙(永)毕(节)铁路(川滇段)沿线。该项目四座新建客运站已全部落成,全线控制工程斑竹林隧道和全线最大跨度桥梁冯家寨特大桥也建设完成,整条线路具备通车条件
为了能精准整治驻村工作队公款吃喝之风,专项整治以全市11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财政所为对象,从源头上对乡(镇、街道)管理的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进行全面清理,对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的经费收支情况开展检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问题精准反映到村到人,检查共涉及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8165.28万元,发现在工作经费中报销生活费127.42万元。为了规范驻村队工作经费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切实实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管控好资金,昭通市财政局开出三剂药方。二是梳理省、市有关驻村工作经费管理制度,下发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使用,重申财经纪律。一是督促整改,要求相关人员据实将违规报销生活费限时原渠道退回,严格按照省、市关于驻村工作经费要求使用,共收回违规资金127.42万元。三是专门对驻村工作经费管理发出通知,从明确县乡财政部门管理职责、加强财经纪律宣传、从严执行经费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工作中,昭通市财政局全面落实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工作联动,多次会商,共同研究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梳理近年来市财政局和市纪委监委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重点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找准病灶,重点开展驻村工作队违规报销生活费专项整治,狠刹驻村工作队公款吃喝之风。为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昭通市财政局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协同联动,盯住乡(镇、街道)财政所管理驻村工作队经费这一关键,重点整治在工作经费中违规报销生活费、利用公款吃喝的顽疾,通过找病灶、治顽疾、长效治理开药方三项举措,严肃了财经纪律,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彝良县云中苗寨 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2022年7月,云中苗寨正式开园,游客纷至沓来。
但要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实各项工作,突出脱贫群众长期持续增收,抓实就业支撑、产业支撑,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甄全米告诉记者,脱贫前自己曾在外务工,收入有限,2018年回到家乡后,把家里的7亩土地按照每年9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自己还到苹果园里学习种植技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应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延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云南君子兰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杨成说。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了昭通超越、绿健果蔬、昭通农投、鲁甸浩丰等81家从事苹果种植、加工、营销的重点企业。昭通城区 柴峻峰 摄特色产业作支撑每年深秋时节,乡野山村、田间地头的苹果园里果香四溢、硕果累累,一个个苹果挂满枝头,晒着太阳红透了脸,等待果农采摘……昭通市地处云、贵、川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是典型的低纬高原气候地区,生态良好、光热适度,对于苹果种植来说,具有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区域优势。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不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产业的基础。昭通市将财政衔接资金倾向产业领域,大力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都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目前,昭通市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统筹、专家指导、干部规划、群众主体的总体思路,率先打造的云中苗寨云中乐谷坝上花海·七彩坝塘3个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已开园运营。
昭通苹果 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苹果是昭通带动脱贫户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2021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李小云教授团队指导下,昭通市将大苗寨作为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进行建设。我以前想,这么远的寨子怎么会有人来喝咖啡呢?没想到村里真开了一家咖啡馆,我自己还学会了做咖啡。昭通天麻 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优质的天麻、鲜脆的筇竹笋、个大甜糯的洋芋……昭通市下功夫打造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撑。
如今,甄全米成了一名成熟的园艺管理员,并从基地承包了84亩苹果做管理,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2020年末脱贫时村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2022年末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村子发展有奔头。
云中苗寨原名大苗寨,是位于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的一个苗族村寨。面对脱贫人口多和返贫风险高的现状,如何增强脱贫群众发展信心,让他们实现持续增收?昭通市用实践不断丰富解题方案。
坚持产业所向、市场所需、群众所愿,聚焦技能更强、就业更稳、收入更高,昭通市近年来精准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定制式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炳伟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做强产业的同时做实联农带农机制。今年的丰收季节,昭阳区永丰镇新民村农户甄全米非常忙碌。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曾经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4年年底时,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区)10个,贫困人口多达185万人,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之前就经常干零工,学好电工这门技术后,再出去找工作或者接活儿都不难,挣得也会多点。靖安安置区党工委副书记臧庆庚介绍,安置区引进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建设扶贫车间,吸纳800余人就近就业。
昭通市三力丰农副产品交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宗武介绍。在专家指导下,村庄不搞大拆大建,在苗家老屋红色砖墙基础上以红色元素为主基调,最大限度保留和彰显苗族文化特色,用最小成本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本地特色,着力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每年交易量达6万多吨,交易额突破40亿元,今年青花椒产供销依然旺盛。
来源:经济日报撰文:曹松 管培利资料:昭通市委宣传部。脱贫摘帽以来,面对规模庞大的脱贫人口和较高的返贫风险,昭通市顶住压力,推动脱贫成果巩固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围绕帮扶增收的主线和巩固、发展、振兴的主题,用好用足开发式帮扶政策,让脱贫人口增收发展有保障、有门路、有盼头。
如今朱云慧的丈夫学习厨艺,朱云慧学起了餐厅经营和民宿管理,夫妇俩除了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外,每年还有经营分红。优质产业让更多群众获益。走进寨子可见红砖红瓦色调一致,红砖步道串联村庄,户户连接依山就势。这里种植了110多个品种的苹果树,有红露、红将军、青香蕉……昭通市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质量安全科科长赵庆东如数家珍,正是由于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温差大等特点,昭通苹果形成了天然富硒、早甜香脆的特色,好吃。
村民朱云慧夫妇选择加入合作社,将自家住房改造成餐厅和民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陈伟萱介绍,当时专家团队考察了村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文化习俗等方面后,建议寨子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农文旅复合产业,打造城市居民休闲目的地。
作为农业大市,昭通市不断强产业、育龙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以产业振兴持续助力脱贫人口致富。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村美民富、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在乌蒙大地不断涌现。
天还未亮,农户们将一车车的花椒运进市场,经销商在筛选、装袋后,又将花椒销往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对于很多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出远门的妇女来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同时,以工代赈发动村民参与步道广场、民居提升、改厕改圈等建设,带动群众就近增收。12月12日《经济日报》调查版整版聚焦云南省昭通市报道称脱贫摘帽以来面对规模庞大的脱贫人口和较高的返贫风险昭通市顶住压力推动脱贫成果巩固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搭建共同发展的产业平台,我们吸纳周边乡镇300名员工在园区务工,一些扶贫搬迁户和当地群众被培养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脱贫后,为让搬迁群众既住得放心又过得安心,靖安新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强化就业和民生保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噔噔噔……走进靖安新区扶贫车间云南君子兰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一排排缝纫机器整齐排列,工人们正抓紧赶制一批服装订单。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
我们公司专门设计生产酒店、工厂、学校等团体制服,目前有70多名工人,主要以当地妇女为主。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一产接二连三,要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平时在基地里拉枝、修剪、疏花疏果,仅管理费一项,每年就能挣5万多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大有可为。